多特蒙德市长
朋友们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多特蒙德市长的分享,同时也会解答的疑问,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目录
多特蒙德,这座位于德国鲁尔区的城市,近年来在市长托马斯·埃斯林格的领导下,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从工业重镇到绿色先锋,多特蒙德市长的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围绕多特蒙德市长的举措,探讨其引领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之道。
一、绿色转型背景
1. 鲁尔区转型
鲁尔区,曾以煤炭和钢铁产业闻名于世,但长期依赖重工业的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于2002年启动了鲁尔区转型计划,旨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升级。
2. 多特蒙德市面临的挑战
作为鲁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特蒙德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等。
二、多特蒙德市长的绿色转型举措
1. 产业结构调整
(1)发展绿色产业:多特蒙德市长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如新能源、环保技术、文化创意等,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2)淘汰落后产能:针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市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绿色转型腾出空间。
2. 环境治理
(1)空气质量改善:市长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使多特蒙德市空气质量逐年提升。
(2)水环境治理:市长关注水环境治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升级,确保城市水环境质量。
3. 城市功能完善
(1)公共交通发展:市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降低私家车使用,减少碳排放。
(2)绿色建筑推广:市长倡导绿色建筑理念,推动建筑节能、环保,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4. 社会参与
(1)公众参与:市长鼓励公众参与绿色转型,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2)企业合作:市长积极与企业合作,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多特蒙德市绿色转型的成果
1. 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产业成为多特蒙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指标逐年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3. 城市形象提升:多特蒙德市成为绿色、环保、宜居的城市典范,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
4. 社会效益显著:绿色转型带动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多特蒙德市长的绿色转型举措,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也应借鉴多特蒙德市的成功经验,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两德统一的原因及影响
两德统一一度为德国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确实很悲痛也很欢乐,值得庆祝。并使其增长在统一后数年持续放缓。根据柏林大学所发出的文章,两德统一的经济代价约为一万五千亿欧元,比全国的国债还多。
当时东德的弱势经济状况及不切实际的两德货币兑换率(当中渗透著政治动机),令东德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挫并使不少工厂倒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时至今日,东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亿欧元的特殊补助来重建其经济,而从西德提供的商品资助亦使西德资源紧缺,最后导致不少最初受东德政府支持的亏本工业需要私有化。
两德统一后,大部份前东德地区被“反工业化”,导致近20%的失业率。高失业率导致以千计德东人移居到西部找寻工作而令当地人口持续下降,以专业人士的流失尤其严重。转用欧元作货币亦被视为德国大部份问题的根源。德国中央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则一直强调经济问题的起因不是欧元,而问题只有德国自己才可以解决;有指这代表中央银行暗示统一才是原因。
德国政府2012-09-26日公布的“德国统一年度报告”称,两德统一20余年后,东西部财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日益扩大。尽管从统一到现在,德西地区一直向东部“输血”,但双方的差距却没有按计划减少,并且从2011年起,由于西部经济比东部增长快,两个地区的剪刀差还在加剧。2010年德东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德西地区的73%。但2009年这项指标却下滑到71%。东西相比其它数字也能说明问题:前者的生产力水平是后者的79%,2.5%的经济增长也低于全德3%的水平。
1991年起,德国每个公民和企业都需要缴纳所得税的5.5%作为团结税,用于东部经济建设。1995年起实施的《团结公约Ⅰ》规定,德国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需为东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945亿欧元资金,2005年生效的《团结公约Ⅱ》将持续到2019年,资金规模达1560亿欧元。统计显示,德国西部每年的净转移支付约为德国GDP的4%—5%,占德国东部GDP的近1/3,至2009年总额已达1.6万亿欧元。
德国西部的北威州5月的地方选举前,该州不少城市的市长纷纷指出,《团结公约》已经失去意义。多特蒙德市市长说:“凭什么鲁尔区的贫困城市要为履行公约债台高筑,东部城市的资金却多得不知道怎么花?”奥伯豪森市市长表示,奥伯豪森为节约资金关闭了音乐厅,公立游泳池的数量从7个减少到3个,运动场被迫停业、公交线路减少,市政管理部门减少了1000个职位。市政府决定提高税收,结果“吓走”了想到此投资的企业。
两个地区2015年的经济发展差距还会加大。据德国经济学院初步统计,2015年上半年,德东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低于0.5%,而西部的增长率为1.2%。尽管西部人口比东部多,但全德失业人口中的三分之二却生活在东部,这里的人均工资只是西部的82.8%。这份由内政部所做的报告中说,东部人口大量流失的情况没有改变。1991年东部有1800万人口,到2011年已减少到1630万。
不过该报告认为,东部人口减少也为劳动力市场减轻了压力,并为公民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和自己的历史相比,德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明显进步。该地区2011年的工业增长超过了10%,并且再生能源领域位于全德前列。莱比锡、埃尔弗特、波茨坦、马格德堡等地已成为东部的工业发展及研究中心,图林根、萨克森以及勃兰登堡这三个州的失业率甚至低于西部的布来梅州。
在过去的几年中,东部一些州做出不少努力试图增强本地经济竞争力,然而效果似乎不明显。全德总体经济竞争力最强的两个州仍然在西部,它们是巴伐利亚州和巴符州。而7月份,德国哈雷经济研究所称,德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尽管东部在急追快赶向西部看齐,但东部由于基础性缺陷仍然落后西部。
该研究所预期,2011年东部经济增长2.8%,高于2010年的2%,但不及西部的3.7%。哈雷经研所认为,因为东部经济不是出口外向型,企业业务受危机影响较小,所以能较为平稳地摆脱衰退影响。2009年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攀升至西部水平的70.5%,到2011年跌至69.6%,又回到2008年水平。哈雷经研所经济景气专家UdoLudwig表示:“即便东部人口持续下降,仍拉升不了人均GDP”,要想短期内使东西部生产和收入达到平衡是不现实的。
他指出,东部存在基础性不足就是:企业规模不大、出口和革新能力差、大型企业决策失误、人口老化和人口下降。2010年,在两德统一20周年前夕,德国联邦统计局曾经公布了名为《德国统一20年——愿望或现实》的报告。报告指出,现在德国东西部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与20年前相比,德国东部人口减少了170万,而西部人口在增加,如巴伐利亚州人口就增加了100万。东部人口出生率明显低于西部,预期寿命也低于西部。
1991年,东部人均收入仅相当于西部的47%,但上升很快,1996年即达到了西部的73%。此后人均收入长期停滞不前,2009年东部人均收入相当于西部的77%。
急!德国城市Bochum的国情要点(中文)
波鸿 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区中部的中心,和周边城镇亨廷顿、赫恩和维滕共计75万人口。波鸿是阿恩斯贝格行政区的一个非县辖市,也是鲁尔区的4个总中心之一。这个拥有着38.7万人口的城市是该州第六大的城市。波鸿还是威斯特法伦-利珀地方联盟和鲁尔区域联盟成员。
在波鸿的6所大学中,拥有超过30,000名学生的鲁尔大学是德国最大的大学之一。此外波鸿还有著名的德国矿山博物馆,波鸿戏剧院,波鸿天文馆和最成功的音乐剧团星光特快。
采矿业没落之后,波鸿发展成为服务中心.进一步发胀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矿山研究所.波鸿铸造钢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2年的波鸿协会。该企业最初的产品是是钢制大钟。今天,放置在市政厅门前的这口15,000公斤的大钟仍不忘提醒我们记住这一历史。
波鸿位于平缓的被喻为“波鸿的后背”的地区,被鲁尔河以及Emscher两条河流所流过,形成了波鸿南北两部分天然矿区。
市内最高点位于Kemnader 大街,海拔196米
最低点位于 Blumenkamp in Hordel,海拔43米
南北向最宽13,0千米
东西向最宽处17,1千米
周长67,2千米.
周边地区:
赫恩、卡斯特洛普一罗克萨尔、多特蒙德、维滕、亨廷顿、埃森和盖尔森基兴
波鸿市由6个行政区(Bezirk)构成. 每个区有自己的区办事处(Bezirksvertretung),负责人为区长(Bezirksvorsteher)。每个区又包含若干个小的地域划分 (statistische Bezirke),其中大多数都曾经是独立的镇, 在被合并入较大的行政区之后失去了自治权。这些小的地区都独享一个两位阿拉伯数的地区代码。
自1321年已经有关于议会的记载,由两位市长和六位男性议员(Ratsfreunde)组成。直至1744年,市长均为一年一选。从1731年开始出现了"命令市长"(worthaltender Bürgermeister)和"第二市长"。前者负责城市的总体工作,后者偏重治安和市场管理。此外还有三位议员,分别负责建筑与居住、火灾和财政。1714年至1765年间,地方议会由普鲁士政府指定。随后议会由选举产生。法占时期还有一个Maire。1815年起,市长为城市最高管理人。1843年 wurde die Landbürgermeisterei Bochum abgetrennt 并写入城市修正案。
纳粹时期,总市长由纳粹党指定。波鸿在纳粹管理体系中占南威斯特法伦管理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军政府指定一个新的总市长,1946年又由军政府根据英国典范建立了公共宪法。随后,总市长一职由民众组成的城市委员会(Rat der Stadt)选举产生。该委员会的成员称作"城市议政员"。最初从委员会成员里产生总市长,并作为委员会的主席。其时的总市长只是名誉上行职。1946年开始,委员会以同样的方法选出一个主政的总城市执政官,并负责市政管理。1994年,这个两头大的市政管理方式被废除,并从此只留下一个主政的总市长。他也携任城市委员会的主席。1999年,波鸿总市长一职才真正由民众选举产生。
市议会共有76个席位。根据2004年地区选举的结果分配如下:
* 德国社民党 31席位
* 德国基民盟 25席位
* 德国绿党 9席位
* UWG (Wattenscheid) 3席位
* 德国自民党 3席位
* 德国左派党 3席位
* Soziale Liste 2席位
波鸿市有超过20家剧院。1915年在(1908)的基础上设立的市立剧院.一战期间杜塞尔多夫的市立剧团转移到此做访问演出. 二战中几乎被完全摧毁, 1954年在旧的基础上重建,本身亦是值得一看的建筑艺术(设计师: Gerhard Graubner).
现在波鸿有9家电影院。
西站附近有德国鲁尔工业区最大的红灯区。
跨越地域影响力的体育协会以波鸿足球俱乐部(VfL Bochum)为首,同时还包括SG Wattenscheid 09足球俱乐部,手球女队Teutonia Riemke, 田径和体操协会TV Wattenscheid 01,以及男子女子各一支的美式橄榄球俱乐部。
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分类
德国的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它位于德国西北部,是一个以煤炭开采为基础的工业基地。鲁尔区煤田面积为6 20km2,煤炭地质储量达652亿t,煤层厚、开采条件好、煤的品种多。20世纪50~60年代,这一地区扮演着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增长的“发电机”角色,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和传统产业受到严重挑战,过度开采造成资源趋于枯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产品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德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鲁尔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首先,联邦政府经济部下设联邦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州政府设立地区发展委员会及实行地区会议制度,市政府成立劳动局和经济促进会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综合协调,以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低效”的弊端;其次,分期制定振兴规划,以规划的广泛认同性来保障行动的协调一致性;最后,提供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个技术园。其建设费用中有9 000万马克是由欧盟、联邦和州政府资助的。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还启动了煤炭补贴税。
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大力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等措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1979年,联邦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工业协会、工会等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了“鲁尔行动计划”,旨在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导权。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的发展极为迅速,并远远领先于德国其他地区。据统计,日前北威州从事数据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超过11万家,电信公司38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区内。为确保鲁尔区在未来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州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确立了12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有生物、医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等。
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
同时积极创造就业。为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德国政府1989年制订了“矿冶地区未来动议”,近些年来又着手实施“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其目标是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例如:多特蒙德依托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软件业;杜伊斯堡发挥其港口优势,成为贸易中心,并建立了“船运博物馆”;埃森则凭借其广阔的森林和湖泊,成为当地的休闲和服务业中心等。
筑起社会保障大堤
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资源枯竭,鲁尔区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地生活,德国政府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在此,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德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
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发展,鲁尔地区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如今大部分矿山和钢铁厂关闭了,在煤炭污染过和炼钢炉烧烤过的土地上是绿荫环绕着的高科技产业园和商贸中心和文化体育设施。昔日林立的烟囱、井架和高炉已经不在,而代之以农田、绿地、商业区、住宅区和展览馆等;昔日浓烟蔽日、煤渣满地,如今天空蔚蓝,绿荫环绕。在鲁尔区穿行,如同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公园里。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1943年,当地梅隆金融家族的当家人梅隆和他的同事们带头发起组织后来称为地方发展会议的机构,动员工商界上层人物支持减少煤烟、修复闹市区及其后几乎所有其他主要的市政建设计划。但是,匹兹堡市政治却由民主党人控制着,因此在政治上需要他们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匹兹堡复兴的第二个关键人物:民主党内一名重要的活动家戴维·劳伦斯出场了。劳伦斯就任市长期间令人惊奇地与共和党控制的地方发展会议合作,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共同创造匹兹堡崭新的环境和面貌——清洁的空气、漂亮的楼群、高速公路和防洪水坝。
第三,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全面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同,匹兹堡的保护组织突破以往的作法,不仅设法让中产阶级搬进来,而且还为本市的贫穷居民提供廉价住房,在吸引富裕的年轻专业人员搬进空房的同时,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留下来。
1979年出任州长的理查德·索恩伯格是匹兹堡复兴的第三个关键人物。索恩伯格强调领导者所必需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主张“稳步走”的行政管理,而不是轻举妄动。他认为振兴宾夕法尼亚州经济需要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工厂,而是创办各种各样小型企业,齐心协力使宾州的经济多样化,创建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和无线电通讯等行业。过去的4年里,州和区为营造好的经济环境削减了50亿美元的经营税,个人所得税也只是2.6%的低水平。在10个郡的区域内,基础产业区域不断扩大的免税区以及新的产业主要集中在10个郡的40个场所,占地2025hm2。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的辽宁。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
第一,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井深开采,吨煤成本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345法郎,而采取逐步放弃的政策。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钢售价比进口高457法郎,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也已全部关闭;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转型与国际接轨。
第二,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国土整治部门,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自1979年起,为了解决转型中的重大问题,创立了受影响工业专项基金(30亿法郎补助金和贷款)。企业关闭后,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对其进行重新包装,或建居民住宅、娱乐中心,或作为新厂厂址,或植树种草,等等。
第三,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由国家资助自身非营利的“孵化器”,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无偿制定起步规划,在初期或成长期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如创造厂房、车间、机器、办公室等条件,还配备专家、顾问做具体指导。在洛林地区,经企业创业园培育,转型后10人以下的小企业星罗棋布,占全部企业的91%。
第四,洛林把培训职工、提高技能作为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培训后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多达100种以上,90%的人员能重新就业;对再就业职工采用计算机管理,与各地招工局联网,提供求职热线等,使劳动力能够快速转移出去。
洛林转型大约花了30多年时间,尽管其转型成本巨大,但成效显著,使得原来让人很难睁开眼睛的工业污染地,变成了蓝天绿地、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整个地区由衰退走向了新生,今日的洛林已成为法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地区。
感谢您的浏览,关于多特蒙德市长和的内容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