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焦点眼镜是如何诞生的?

  美国的欧文• 阿维兹于1907年首先提出了在镜片上镜度渐进变化的概念。在1909年,亨利•奥尔伯德、高兰夫提出采用非球面技术来解决镜片镜度渐变的设想,但没有付诸实施。1920年,波莱恩和考涅特提出新曲概念,即镜片的两个曲面由弯曲度自上向下逐渐增大的镜面构成,所以实现了由上向下镜度逐渐增加的目的。以上两种镜片模型分别提出渐进焦点镜片的概念和各自的设计思想。这两种模型的镜片有同样的缺陷,即像差太大,超出了人能承受的范围,无法戴用。

  第二次世界大站后,德国人路斯提出了镜片斜射像散的新观点,即斜射像散不需要百分之百地消除掉,只要消除到人眼无法察觉的程度就可以了。该观点为镜片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工程师博拿德•酶特纳兹等,于1951年对监禁多焦点镜片进行了描述,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在1958年研究成功,同年试戴成功,在巴黎国际眼科大会上正式推出。在1959年,投入市场开始销售。直到现在,渐进多焦点眼镜已发展到第五代产品。

渐进焦点眼镜是如何诞生的?

  渐进焦点镜片第一代产品的特性:

  第一代渐进焦点镜片,该镜片设计时对远用和近用效果作为重点考虑,但未能对周边部给予充分考虑,忽略了人们在看近时的会聚作用。

  具有下列特点:

  1、宽阔的正视中间区域;

  2、狭窄的镜度渐变区域;

  3、单只镜片的镜度呈水平区域对称分布。

  戴用这种眼镜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运动视觉和近用视觉效果,但旁视时,因镜片区域的光学性能,左眼与右眼不对称,会出现复视和像的不对称性。因宽阔的中央区域,是用周边区像差所换取得,通过周边事物时,发生畸变现象明显。当戴镜者视线模过镜面时,由于像的扭动会产生眩晕的感觉。镜片的以垂直轴进行对称设计的,所以看远和看近时瞳孔所对的镜片上的位置,就会有2。5mm的水平垂直。

  渐进焦点镜片第二代产品的特性:

  又叫“生理性渐进焦点镜片”,在1972年推向市场。

  (1)第二代渐进焦点镜片,注意到第一代产品的缺陷,所以在设计中坚持了以下观点:

  ①中央区域 提高视觉效能,特别注重中距离视觉效能的提高。

  ②周边区域 尽量减少像散。减少周边像散是第二代渐进焦点镜片的设计主题。

  ③在正视条件下,对远、中、近距离视物时的视觉对称问题加以重视。

  第二代渐进焦点镜片有宽阔的中央区域,与第一代相比,远、中、近距离都有更宽阔的视域和更好的视觉矫正效果。周边像散也比第一代小得多。单只镜片的非对称性设计,成功地解决了双眼注视时双眼的对称性运动与镜片上点的对应关系。

  (2)当推出第二代产品后,好多厂家对渐进焦点眼镜片进行了研制和开发,他们的设计思想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突出中央区的远用和近用区域的视觉有效宽度,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将像散区尽可能推向透镜周边部,以减少像散对视网膜像的影响,并通过像质的改变提高视觉的舒适度。当时采用这种方法的有美国视光学会和苏拿VIP。

  ②提倡区域并重的原则 这种设计思想与上诉相反,是通过减少单位区域像散,将像散区扩大的办法:即使单位区域的高度像散减少,使低度像散程度适当提高。使镜片各区域间比较像差趋于平衡,以提高戴用者的适用性。美国视光总会就支持这种观点。

  ③强调视均衡的原则 设计思想特别强调了人眼视物时眼的联合运动,该种运动表现为:双眼对目标追随注视时,双眼视功能的中央对称性。该设计思想是通过单只镜片的非对称设计来完成的,这种非对称是以双眼运动的中央对称性为基础的。戴用者可获得较好的双眼视功能的均衡,戴用者的适应性提高了。

渐进焦点眼镜是如何诞生的?

  第三代渐进焦点镜片,也叫多样话设计渐变镜片,有时也叫多设计渐变镜片。它继承了第二代渐进焦点镜片设计的优点,如采用双眼视力均衡的非对称实际和减小各区域比较像差和点像差软调制的方法。同时注意解决第二代产品存在的问题。如第一代和第二代中所使用的加光参数是+2.00D,即含有加光的曲面是以+2.00D的加光参数设计加工的,无论下加光大小,参数是不变的。从理论上看,采用该法设计的镜片,只有下加+2.00D的曲面是合理的,而非下加+2.00D镜片就不合理,人就不易适应。因屈光度大小不同,戴用效果也就不一样,如为近视,会感到用边缘区看远时清晰度下降:而远视眼看近时,会感到清晰区过窄,只能以头的转动进行补偿,第二代对高度树处方无镜可选。针对这种情况,开始寻找各加光度的合理曲面。对每一种加光度进行了设计研究,确定了各种下加光度的合理渐进曲面,最后确认了下加光度+1.00D~+3.00D去曲面参数,共9个加工级,有12种设计曲面。经过设计改进的第三代渐进焦点镜片运用区域宽,畸变可忽略;中距离用区域较宽,近距离用区域也可得到良好的视域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第四代渐进焦点镜片的特点:

  第四代渐进焦点镜片,这种镜片又叫舒适型渐进焦点镜片,于1993年投入市场。这种单独镜片设计指导思想是,让戴镜者能得到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的视力。

  在设计中重视了85%加光量位置的高度,以下加光+2.00D为例说明,以前镜片85%的加光量(即=1.79D)约在“+”标志下15mm处获得,而第四代镜片在:“+”下12mm处即可获得。这样处理使近用区提高,近用区域也扩大了。

  第四代产品使镜面上点与点间镜度的变化缩小了,为戴用者提供了更好的瞬间适应性和更好的运动视觉。

  第四代产品继承了前几代的优点,如非对称设计和多样化设计,保持了良好的双眼视觉平衡。

  第五代渐进焦点镜片的特点:

  第五代渐进焦点镜片,该种镜片于2000年初推向市场,这种镜片采用的材料,其折射率为1.6,色散系数为36。该种镜片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概念,即使戴用者可以获得更加完美的空间视觉和知觉。该种镜片具有以下特点:

  (1) 镜片周边镜度变化速率均匀。

  (2) 多样化的实际更加完美。根据不同的区光度和不同的下加光度,对+5.00~-10.00D镜度区域和下加光度+1.00D~+3.00D区域,进行了镜度变化的设计,共设计出72款镜度变化形式,以满足戴用者之需。

  (3) 使双眼光学性能的对应关系更加完美。设计中更加重视双眼视物时视线在镜片上的对应位置,使双侧镜片上视线的对应点达到光学性能的统一,以保证双眼视觉与成像的一致性。

  (4) 散光的控制更加合理。第五代产品对鼻侧的周边区,采取了消像散处理,使像散明显地减少。

  (5) 近用位置更加合理。第五代产品85%的近用加光度设在“+”下12mm处,更适合人们阅读时的生理姿势。

  第五代渐进焦点眼镜给戴镜者带来以下几方面好的视觉效果:视像更自然完美,减少了周边像散,线性畸变减小,下加光度过渡带加宽,双眼视物时通过镜片对应点的光学性能的一致性好。


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